亚洲伊人成,五月婷婷丁香久久,久久天天操,蜜桃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视频,日本高清不卡视频,欧美视频第一区

流動性管理辦法出臺在即 銀監會提示自我管理

2014-01-26 11:01    來源:經濟觀察報

  1月14日,寧波銀行(8.84, 0.04, 0.45%)公告公布了對公司章程的修改,其條款加強了對流動性的監管。預示著于2013年10月11日下發征求意見稿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已在商業銀行中實施。

  而歷經兩年反復磋商,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辦法或已確定最終版本,有業內人士表示,相比征求意見稿,最終版本改動不大。

  早在歲末年初,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召開的“2013年度銀行高管與監管部門溝通會”和“2014年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會議”中就都曾提出,有效推動新的流動性管理辦法有關監管指標落地實施。

  一位商業銀行趙姓高管認為,“管理辦法”中分類項指標讓銀監會對商業銀行經營中流動性實際情況有更深入的掌控。同時制定的懲處措施,銀監會有意從“事前防范、指標管控”轉變為“銀行自我管理、監管隨后處罰”。

  自我管理

  據了解,與已經開始實行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一樣,“管理辦法”依照巴塞爾協議Ⅲ對原有《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指引》做出修改而制定。

  由于不是壓力測試的指標,“管理辦法”刪除了“凈穩定資金比例應當不低于100%”,將流動性風險監管的三項指標確定為流動性覆蓋率、存貸比和流動性比例為監控指標。

  根據“管理辦法”的要求,商業銀行必須設立專門部門負責全行的流動性管理。商業銀行監事會(監事)應當對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在流動性風險管理中的履職情況進行監督評價。

  在寧波銀行公布的公司章程中,將原有監事會應當定期或不定期閱覽本公司各類與監事會履職相關的報告,“如本公司年報、半年度報、季度報、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公司財務報告”改為,“流動性月報、風險監控報告、關聯交易簡報等”。

  在以上的三項(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中,“流動性覆蓋率應當不低于100%”是最為重要的監控指標。“管理辦法”對流動性覆蓋率設置了一個過渡期,要求商業銀行逐年達到一個最低標準。

  其要求商業銀行將表外資產與表內資產結合,進行流動性情況審核和監控,具體指標對自有存款的流入、流出提出指標限制。

  一位了解此“管理辦法”人士指出,相比于原來的監管政策,“管理辦法”對商業銀行如果管理表外業務,如何根據自身存款情況發放多少貸款,提出了一套邏輯監管要求。“例如商業銀行需要根據不同種類的存款所對應的流動性參數來合理匹配相應的貸款類、投資類和同業類的資產。如果商業銀行沒有相應的存款基礎,就不能擁有過多的資產。”他說。

  他表示,“管理辦法”更多體現出,商業銀行要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行為,在相關指標被觸控以后,需要進行自我調整。如果沒有做出相應調整,銀監會將根據“管理辦法”提出的措施給予相應處罰。

  對于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監測參考指標中,“管理辦法”設定了流動性缺口率、同業市場負債比例等監控指標。據經濟觀察報了解,這些作為銀監會對商業銀行具體經營的管理,由此監測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的具體變化情況,而沒有設定具體的監管指標。

  根據規定,商業銀行需要按月向銀監會報送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但并未要求商業銀行向市場公布。

  雖然“管理辦法”對商業銀行負債的穩定性提出具體要求。但面對復雜的局面,銀監會或許難下監管重手。

  復雜格局

  在2013年中期,尚福林在一次會議中指出,近年來,不少商業銀行對經營投行、基金、保險、租賃、信托、消費金融等非銀行金融業務熱情很高,有的已經通過設立子公司等方式。“國際實踐表明,綜合化經營是把雙刃劍,可能帶來服務能力、整體效益和競爭力提高的好處,也可能帶來風險傳染性、復雜性、破壞性加大等問題。如果子公司發生重大風險事件,集團應嚴格明晰其風險責任界限,避免風險兜底,防止風險蔓延引發更大的問題。”他說。“管理辦法”提出,商業銀行應當對流動性風險實施并表管理,既要考慮銀行集團的整體流動性風險水平,又要考慮附屬機構的流動性風險狀況及其對銀行集團的影響。

  根據央行副行長潘功勝的統計,目前中國金融業綜合經營格局為:有9家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7家商業銀行投資保險公司, 11家商業銀行設立或投資金融租賃公司,3家商業銀行投資信托公司,3家商業銀行設立消費金融公司,4家資產管理公司投資控股了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機構。有3家證券公司持有3家商業銀行股權。有4家保險集團投資控股了商業銀行、信托公司、證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

  在商業銀行系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規模的壯大的背后有一個明顯特征,即商業銀行提供地方政府融資規模占比有所下降,但其資產負債表風險正向非銀行機構轉移。

  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披露的數據顯示,在各類金融機構中,上行最為明顯的是非銀機構(信托、證券公司、金融租賃、財務公司等),2012年同比增速接近7倍,而2013年前6個月規模就達到了74個億,幾乎與去年全年80個億的規模相當。

  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副行長用資產負債表、表外資產、表表外資產來形容當前商業銀行的實際總資產狀況。金融租賃公司就是表外資產,資產管理公司就是表表外資產。在他看來,這類金融公司才是真的“影子銀行”。

  一個現實是,商業銀行通過自己設立子公司、以非銀行金融機構與其他商業銀行相互合作的形式,以“影子銀行”的方式規避信貸額度管控和資本金要求的管理控制。

  部分機構雖然受到監管,但監管水平和受監管程度仍遠落后于商業銀行發展的步伐。最終在以商業銀行為中心,衍生出來一系列的“影子銀行”,并且不斷創造和以往不同的流動性局面并支撐著這個體系的運轉。

  前述商業銀行趙姓高管認為,商業銀行旗下的金融租賃、信托和資產管理公司多數要依靠所屬商業銀行或其他商業銀行提供資金。如果依照傳聞的“9號文”規則執行,這些銀行系的金融公司都將受到嚴重打擊。

  “更為主要的是,很多地方政府項目都是通過非銀機構進行融資,一旦要求商業銀行進行流動性的歸口管理或者要求壓縮資產規模,這將直接導致更大的危機爆發。”他說。

  管風險 放經營

  受制于現實的復雜情況,市場對商業銀行監管尺度的爭議頗多。

  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孫姓高管認為,監管的長期取向、目標與現實壓力之間的矛盾,讓銀監會很難做出合適的抉擇。

  中國經濟與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同步發展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關系,使得銀監會不得不考慮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和“影子銀行”過多管理很可能出現流動性危機所造成的更大風險。

  而從商業銀行自身發展來說,2012 年以來,全球經濟整體低迷,中國經濟發展放緩,商業銀行業的資產及業務規模增速較過去幾年已經開始下降。同時,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推進,金融脫媒持續加劇,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此時,商業銀行已經過了發展黃金期,現在的經營都是對存量資源的爭奪。嚴厲的監管無疑會對商業銀行發展造成更多阻礙。

  在2013年底至2014年初,在銀監會舉辦的各項會議以及會后發布的新聞稿中,“嚴格控制風險”、“合理規范經營”成為被提及最多的詞語。

  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副行長告訴經濟觀察報,銀監會在2014年工作目標中提出的“商業銀行強化業務條線管理,推行子公司、事業部制等專營機構模式,探索信貸、理財、同業、投資、私人銀行等業務分類管理,推動業務管理的專業化、規范化的工作目標”,是對商業銀行提出的核心要求。“銀監會不會在具體業務經營上過多為難商業銀行。但前提是,要樹立各項業務可能的風險,不要影響到銀行業系統的穩定。”他解釋道。

  對于2014年如何加強流動性風險的防控,銀監會在2014年銀行業工作會議指出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認識貨幣總量控制的長期性,及早調整流動性風險偏好。二是提高資金來源穩定性,牢固樹立量入為出的資產業務理念,加強主動負債管理。三是加強同業、理財和投資業務管理,調整資產結構,合理控制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四是認真執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密切關注貨幣市場動向,做好應對預案。(史堯堯)

責編:王芳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