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金倉位突破89% 未現明顯短線獲利減持
股票型基金的倉位再一次強勢上升,距離90%的歷史高位只差一步。
美系基金滿倉操作
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測算,截至2月8日,股票型基金的倉位突破89%。相較于公募基金的逐步加倉,QFII加倉則更為迅猛。據了解,早在去年年末,QFII中國A股基金(主動型產品)的平均倉位達到96%,是歷史上最高的月份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美系基金的平均持倉水平已經達到98%至100.7%,近乎滿倉。這是繼2007年后,美系基金的又一次滿倉。
“在節前、節后基本面趨勢較好、流動性較為寬松、政策面相對真空的一段時期,市場改變基本趨勢的風險不大,因此大多數基金選擇在高倉位上持股過節。”在北京一位基金分析師看來,“股市快速上漲已觸發了短線減持,市場博弈性質增強,節后對經濟基本面的進一步確認以及政策面的變化都可能加劇市場的短線博弈。”
倉位結構性調整
不過,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公募基金并未出現明顯的短線獲利減持行為,更多的體現為結構性的調倉,其持倉結構開始向市場的主流板塊修正。
滬上一位績優基金的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站在目前的時點,市場可能隨時會有短期的調整,但中期仍可能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一家合資基金公司的研究總監則透露,房地產板塊由于政策的壓力帶來了不確定性,近期開始陸續對地產板塊進行獲利了結,并減持了一些漲幅過大的成長股,轉而布局醫藥、化工板塊,而金融板塊則依然保持戰略配置。
南方基金楊德龍認為,短期來看,以銀行為代表的大盤股推動的第一波反彈節前已有調整跡象。而在全球貨幣超發、流動性寬裕的背景下,A股仍有上升空間,以有色、煤炭、汽車、化工為代表的二線藍籌股有望引領下一波反彈。
“現在談大牛市來臨,或許為時尚早。”富國基金權益投資副總監于江勇稱,市場預期的改變和信心恢復,并不意味著對于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有非常樂觀強勁的預期,二季度之后,經濟能否繼續走穩,將直接影響后市判斷。(吳曉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