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陷太陽谷低價拿地質疑 百億方舟計劃近停滯
每經記者 夏雨(化名)發自山東德州
伴隨著第三次IPO的折戟,皇明集團迎來一次嚴峻考驗。
“終止IPO是皇明主動放棄的,因為我們的非經營性資產太多太大,過不了會,我們給證監會做了很多解釋工作都沒有成功。”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近期表示,除了盈利因素外,非經營性資產過重是其終止IPO的主要原因。
不過,卻有消息將皇明集團終止IPO與從德州起家的前山東省副省長黃勝被“雙規”聯系在了一起。對此類傳聞,黃鳴予以了強烈反駁。
此前有報道指出,皇明在山東德州太陽谷以低價拿到3000畝土地。黃鳴則反復強調,當時將這塊土地拿到手時,付出的是高于開發區中心位置地價 (當時標準地價)20%左右的價格,以及負擔數億元的拆遷任務。
不過,當有記者詢求證據時,黃鳴表示:“我為什么要提供證據?你也不是法官,我也不是罪人,我沒有這個義務提供證據。”
為解開皇明太陽谷拿地的重重謎團,《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來到德州開發區展開實地調查。
拿地多在黃勝時代
關于太陽谷規劃的占地面積,主要的說法為3000余畝。按照國家現行有關規定,征用耕地超過520畝,就需要國土部審批。
根據德州市國土資源局有關人士的說法,在德州開發區能拿上千畝地,只有皇明這一家企業,其他企業拿的很少。
皇明開始在德州開發區拿地發展,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這次的3000畝地,不是一次拿到的,而是采取分批的方式,按公司發展規劃,每次征200~300畝左右,滾動發展。
“我是2006年之后調到市國土局的,皇明的地大多是在2005年前征的,2006年以后的三五年里,幾乎沒有再拿過新地。”上述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每年,德州市都會制定全年的土地征用分配計劃,并在政府主導下,確定各區縣和企業的用地范圍。
上述人士說,“現在每年德州的總征地計劃也就4000多畝,還要分配到各區縣和企業手中,實際上單個企業每年也分不了太多。”
因涉嫌腐敗而落馬的黃勝,從1994年開始掛職德州地(市)委副書記,后任德州市市長、市委書記等職達10余年。2007年,黃勝離開德州,升任山東省副省長。
據媒體報道,目前可查詢到的皇明土地權證包括太陽谷地區的4個地塊,目前的賬面價值約3.8億元
(包括不同時長的折舊攤銷和增值因素,與出讓價格相似)。另外還有2007年到手的賬面價值約1億元的蔚來城小區地塊。這5個地塊,都在黃勝調任副省長之前辦成權證。
上述人士表示,2007年7月后才實施土地“招拍掛”的出讓方式,在此之前,皇明拿地都是以政府協議的方式,為德州市政府主導。除征地費外,德州市政府還要向企業收20%的收益,但按國家規定收益不能低于40%,只不過德州當時在全省經濟發展中比較落后,為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給予了企業一些優惠政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