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
“今年5·30是周六,股民不用擔心暴跌。”這兩天,這個段子在投資者中流傳。隨著大盤向5000點不斷逼近,不少老股民有點擔心2007年“5·30”式的暴跌重現,甚至借此告誡新股民小心“一夜回到解放前”。然而,不少市場人士認為,當時暴跌主要是因為印花稅上調“半夜雞叫”,而目前的市場資金面、規模與當時都已不可同日而語,而且管理層對市場相對比較呵護,本周一人民日報頭版權威人士文章還在為股市打氣。因此,斷崖式暴跌應該不會重現。
事件回顧
8年前:“5·30”暴跌驚魂
2007年,中國股市以逼空式的上漲不斷改寫各項紀錄,當時滬指從998點一躍而起,至2007年5月29日漲逾300%,A股股票賬戶突破九千萬個。為了防止過度投機,2007年5月30日凌晨,財政部宣布上調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從1‰提到3‰。受此影響,滬深兩市雙雙重挫,跌幅均超過6%,兩市有859只個股跌停。其后短短一周指數從4300點一路狂瀉至3400點才企穩,上千只個股連續跌停,廣大投資者損失慘重,被稱“5·30事件”。
同是牛市氛圍不同
時隔8年,和2007年的市場相比,很多人認為,從目前指數的攀升態勢、資金的追逐風格以及政策導向來看,“5·30”式的暴跌不會重現。
去年以來的牛市行情,雖然漲幅巨大,但其中領漲的“互聯網+”牛股多具有業績支撐,如同花順和東方財富2015年一季度業績增長都超過1000%;而一些無業績支撐的個股漲幅明顯落后大盤,ST板塊人氣也無法重現2007年的輝煌。同時,與當時的沉寂不同,藍籌股在這波牛市中表現不俗。借助“一帶一路”及央企重組等提振,此類板塊龍頭股如中國南北車、軍工龍頭中國一重等,漲幅甚至超過大盤,一些藍籌股的漲幅遠超2007年同期。
從政策面看,2007年“5·30”暴跌前證監會多次提示風險,希望股民回到價值投資,但瘋牛依然狂奔不止。面對調控無力,利空重磅最終降臨。而8年后的今天,管理層對股市慢牛的呵護顯而易見。除了推進注冊制、深港通等利好外,新華社、人民日報暖風頻吹,證監會對股市的控制也更加市場化,例如通過加快新股發行上市節奏、打擊違規交易等,希望牛市更加理性,不出現斷崖式暴跌。
當然,決定目前A股不會出現“5·30”式暴跌的重要因素,是資金不斷流入。目前,經濟弱勢復蘇,通脹保持在相對低位,流動性寬松,近期兩市成交量連續超過2萬億元,刷新新高。除了融資融券等杠桿資金助推,大量場外資金入市。對比2007年,股市走牛的同時,大宗商品也迎來罕見牛市。
今日滬指暴跌近7%連續失守4800、4700點,板塊近乎全線下挫,兩市逾2000股下跌,超500股跌停,成交量再破2萬億,刷新歷史記錄。
牛市就是泡沫化的過程。牛市最后終結,源于主導產業發展動力耗竭,新一輪商業周期結束,如96-01年的家電飽和、05-07年的地產銷售瘋狂、2000年科網泡沫化等。參考海外,我們可以跟蹤企業盈利、貨幣政策、融資規模三個指標尋找泡沫破滅的征兆。
連續三個交易日成交量突破2萬億元,A股用實際行動展示了真正的有錢任性,并以此創造出了資本市場新的世界紀錄。宋清輝認為,廣發、海通等多家券商近日再度提升保證金比例,說明券商也意識到市場短期存在回調的風險。
“兩桶油”早盤一度拉升,這誘發了股市跳水,然而想入場資金太多,故空頭的打壓落空。昨次新股繼續瘋漲,但“明星高價股”表現卻明顯較弱,比如全通教育、安碩信息、樂視網、東方財富下跌。
在一輪牛市中,最不好的可能是“自己手里的股票”,最好的卻往往是“自己賣了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