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銀萬國:十八大將深刻改變行業格局
證券時報記者 黃兆隆
昨日,申銀萬國研究所發布中期策略。該研究所認為,十八大將在多方面重構中國經濟發展路徑,從而將會深刻改變行業格局。
報告認為,宏觀經濟調整有賴于改革深化,而受制于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影響,A股投資也需要等待機會,尤其是等待社會重構、財政重構、要素重構帶來的投資機會。
申萬研究認為,當前中國經濟調整不僅僅是周期性調整,有更深層次的制度原因。中國近10年的高增長,主要來自于住房商品化和入世兩大制度紅利,而目前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和這兩大制度紅利衰減有關。只有改革才能幫助中國經濟走出困局。
變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長期和深遠。申萬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李慧勇認為,一是有助于經濟擺脫凱恩斯依賴癥;二是有助于實現供給和需求的有效結合,保證中國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申萬研究預計未來5到10年中國經濟仍能保持8%到9%的增長;三是推動產業重構。與總量相比,更應該關注的是結構。鋼鐵、化工等簡單的重化工業將好日子不再;環保、醫療、非銀金融、文化傳媒、裝備等將受益于制度的推動獲得大發展;銀行、地產等行業下一個臺階之后,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就下半年的A股投資策略方面,申萬研究所指出,經濟環境的變換使傳統戰法失效。2003年后,中國步入出口和房地產雙輪驅動的新周期,經濟自身動力強,政府時不時調控以防經濟過熱,投資者更關注政策,因為一旦政策松動,經濟就會起來,周期品和股市就會上漲,市場形成了“逆宏觀、看政策”的傳統戰法。但從2011年5月以來,傳統戰法多有偏頗,過去三次降準、兩次降息,每次加倉均有損失,原因是大環境變了,經濟內在動力下降。
申萬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凌鵬指出,2012年上半年是一場沒有底牌的猜心游戲,目前處于第三波回歸。上半年,投資者糾結于“預期”和“證偽”間,市場經歷了“偽復蘇”、“經濟證偽”、“預期政策放松”和“市場向基本面回歸”等四個階段。目前,市場處于回歸的第三波,業績不及預期的中小票和部分消費品會補跌。
凌鵬認為,下半年最大的不確定性是三、四季度的GDP走勢。倘若8月中下旬經濟的數據依然不好,那么股市會重現2008年和2011年下半年的情況,所以現在不能將所有子彈都打出。下半年三個確定的因素分別是:其一,三、四季度經濟即便企穩,也不可能大幅向上,所以指數和周期股缺乏大的機會;其二,下半年股市的流動性環境不是更好,而是更差,存量博弈會更厲害;其三,被證偽的邏輯在短期無法重現,上半年市場預期政策放松,但2132點被破,上半年的邏輯就被系統性得證偽了,這種邏輯短期無法重現。
凌鵬認為,等待是當前的最優策略。基本面的等待主要看7月份的數據和8月中的中觀指標;市場面的等待主要看強勢股的補跌是否完成;政策面看有沒有直接呵護股市的政策。8月中下旬應該是個更好的決策點。
對于未來的投資機會,凌鵬指出,投資機會來自三條線索。如果有跡象表明經濟企穩、強勢股補跌完成、有直接呵護股市的政策,那么下半年會在一個更低的區間(例如2050點到2350點)演繹結構性行情。線索來自三方面:其一,社會重構。下半年由于經濟無法大幅改善、流動性環境一般、預期政策放松的邏輯無法重現,中小票和成長股仍是主戰場,代表未來的證券、保險、環保、醫藥和傳媒值得關注;其二,財政重構。關注地方政府并購重組帶來的突發性機會,下半年地方財政的困難提上日程,地方政府如何盤活資產是一大課題,可能帶來投資機會;其三,要素重構。土地改革值得關注。(黃兆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