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轉做包租公被指外行 SOHO中國銷售僅完4成
SOHO中國轉型之路正舉步維艱。 本報記者 郭楊 攝
SOHO中國轉型之路正舉步維艱。
這家由潘石屹和張欣夫婦控制的地產公司最近被曝出2012年業績僅完成94.68億元就證明了這一點,年初的時候,SOHO中國給自己制定的銷售目標是230億元,只完成了年度銷售目標的四成多。
潘石屹和張欣夫婦,在過去的一年里,一直想讓SOHO中國成為國內商業地產中最大的“包租公”。但是,SOHO中國卻沒那么給力,在轉型成功之前,此前的銷售優勢卻在一點點被蠶食。業績一直掉隊,似有滑向深淵之虞。
客戶大幅流失逼其轉型
去年8月16日,SOHO中國宣布向大規模自持的商業地產公司轉型。SOHO中國宣稱,其將告別散售模式,轉向開發-自持。在北京和上海持有最有價值的辦公樓和商業物業150萬平方米。彼時,距離潘石屹在2012年初業績發布會上的230億元的承諾剛剛過去半年不到。
那么,是什么原因讓潘石屹改變了傳統的散售做法,改行做起了包租公的活計?答案,或許是因為“煤老板們”數量的下降。
這些來自山西、內蒙古、河北等能源大省的富人們,在這兩年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數量持續減少,資金鏈出現緊繃。而這,讓潘石屹非常難過。他們在北京房地產市場上的買入量驟降,直接左右了SOHO中國近兩年的銷售業績。
猶記得,在2005-2008年間,在SOHO中國的每個新樓盤推出來之前,潘石屹都會帶領SOHO中國的營銷隊伍,深入山西、陜西、內蒙等區域,巡回召開產品推介會,挖掘客戶資源。潘石屹也曾將此戲稱為晉察冀地區“干革命”。當時,有傳言稱SOHO中國營銷人員甚至直接到山西富豪所在的礦山上,向礦主推介他們在北京的物業。
精準的營銷定位,的確讓當時的SOHO中國獲益良多。彼時,僅三里屯SOHO項目,山西“煤老板”們就投入了近50億元。這些富人們頻頻在京城房地產市場上出手,掀起搶購波瀾。那兩年,是潘石屹業績最為風光之時。
不過,煤老板們短暫的風光之后,便陷入了危機之中。最近兩年,隨著煤炭價格的低迷,鄂爾多斯等城市民間借貸危機的爆發,這些地方的富人數量出現急劇縮水。在京城房地產市場,也開始鮮見“煤老板”的身影。
對于這些客戶的流失,潘石屹也不得不在去年初的業績發布會上承認,來自河北、內蒙古、山西等地的客戶在SOHO中國的客戶群占比中已所剩無幾。
客戶數量的急劇下跌,帶來的直接影響是SOHO中國業績的暴跌。從2011年開始,SOHO中國的業績便開始出現下跌,目前已連跌兩年。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