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成,五月婷婷丁香久久,久久天天操,蜜桃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视频,日本高清不卡视频,欧美视频第一区

財經人士徐以升:“金磚失色”趨勢已成

2012-06-12 09:28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6月11日,標準普爾發布了《印度是否將成為金磚國家第一個墮落天使?》(《Will India Be The First BRIC Fallen Angel?》)的報告,指出經濟增速放緩可能加大印度失去投資級主權債務評級的風險。印度將成為第一個失去這一評級水平的金磚國家(BRIC)。目前,印度“BBB-”這一長期主權信用評級較“投機級”高出一個級距。

  標普這一報告所指明的方向,實際上是揭下了金磚國家鮮亮的外衣。尤其是,報告里強調的“第一個”,意味深長。巴西、俄羅斯的經濟風險也不容小覷。印度顯然只是第一個,在歐美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印度貨幣盧比竟然貶值到了十年新低。而自2011年7月至今,巴西貨幣雷亞爾貶值也超過20%,俄羅斯盧布貶值幅度接近15%,人民幣則微貶不到2%。

  那么,金磚失色,是一個短期現象,還是一個長期趨勢?在此筆者以為,一個延續過去十年的邏輯,或許正在發生改變。

  當今全球經濟關系的本質是“中心經濟體—次中心經濟體—外圍經濟體”,這是由國際貨幣體系“中心貨幣—次中心貨幣—外圍貨幣”的格局衍生出來的。分別對應的是“美國—歐元區(加上日本、英國)—新興經濟體和其他”,以及“美元—歐元(加上日元、英鎊)—新興市場貨幣和其他”。在這一格局中,中心貨幣和中心經濟體具有避險資產性質,外圍貨幣和外圍經濟體具有風險資產性質,次中心貨幣和次中心經濟體兼而有之。

  2001~2008年,“中心貨幣”美元大貶值,美元指數從2001年7月的121貶值到了2008年3月的70.68,這決定性地推動了國際資本配置風險資產,流向新興市場“外圍經濟體”,新興經濟體迎來了“黃金十年”,金磚概念應運而生。

  2008~2009年,經濟金融危機的核心是“中心貨幣”美元和“中心經濟體”美國的危機,危機負向傳導到次中心和外圍經濟體。2010~2012年,經濟金融危機的核心是“次中心貨幣”歐元和“次中心經濟體”歐元區的危機,危機正向傳導到美國(資本流入美國推動美元升值和美國股市上漲),負向傳導到新興經濟體。

  在2008~2009年的第一輪危機中,新興經濟體經歷了危機,但經過自救以及得益于美聯儲的救助,新興經濟體經濟重歸上升路途。但在當下歐元區次中心的危機之中,新興經濟體正在經歷三重危機:自身刺激政策難以為繼;歐元區去杠桿化減持新興經濟體資產;美元升值加劇資本回流美國市場。

  2008年的美國經濟危機、2011年至今的歐元區經濟危機,實際上作為外圍的新興經濟體受到的經濟和金融沖擊非常大。這一沖擊改變了2001~2008年間新興經濟體的運行邏輯,成長的外部環境被完全打亂。

  第一,2001~2008年的美元大貶值周期,恐怕已經結束。2008年至今的四年時間里,美元指數在80上下波動。在歐債危機長期化的背景下,在歐元區真正實現財政統一之前,歐元對美元匯率中期將看跌,這意味著美元指數還將繼續向上攀升;即便美元并不迎來升值周期,而是維持在80~85區間,新興市場經濟體過去所面臨的貨幣升值基礎美元貶值也已不復存在了。

  第二,金磚國家成長黃金年代的2001~2008年,背景是國際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大量配置新興經濟體風險資產。而如今去杠桿化、去風險資產已經成為歐美主體資本的思路,即便產業資本的全球化配置,在美國再工業化戰略之下也在做重新思考,這意味著新興經濟體資本長期流入的態勢已經改變甚至逆轉。

  第三,2001~2008年,發達經濟體信用擴張推動的需求擴張,拉動了以中國為代表的產能國家的經濟增長。但2008年經濟危機至今,歐美央行貨幣擴張難以實現信用擴張,最終需求裹足不前,再加上老齡化的長期因素,發達經濟體需求將不再像之前那樣呈現高增長,這給新興經濟體尤其產能輸出國家帶來了壓力。

  2001~2008年長周期的資本流入,事實上推動了新興經濟體的“泡沫化”,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危機中,新興經濟體的眾多股票市場出現接近甚至超過腰斬的情況,貨幣貶值幅度動輒30%~50%。而2009年之后美聯儲擴張加上新興經濟體流動性擴張,才又再度推動了新興經濟體的“泡沫化”。當下以印度、巴西等為代表,股票市場下跌、貨幣貶值、資本外流,則又在開啟新一輪“去泡沫化”過程。

  新興經濟體的代表金磚國家正在逐步失去市場的寵愛。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代表的美國經濟危機是急驟性的,這期間新興經濟體的去泡沫化也是急驟性的;但2011年至今歐債危機是長期性的,對新興經濟體的影響也將是長期性的。

  全球化背景下,實體經濟層面的要素價格優勢推動了以中國為代表的“金磚”國家的成長,這種概念是真實的,但金融全球化放大了這種成長。未來,以中國為代表的“金磚”國家要素價格優勢仍然存在,實體經濟層面的競爭力仍然存在,但在金融層面、資本流動層面的資金回歸,則將使得新興經濟體金磚失色。

  “金磚”仍在,但“失色”趨勢已成。如果說印度主權評級將是金磚國家中“第一個”被下調的,那么中國還不至于成為“下一個”,但即便是最后的那一個,這樣的趨勢也需要中國上下十二分警醒。(徐以升 作者系第一財經日報評論部主任)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